君临志愿者
标题:
2月8日南方日报报道大学生梁学明等“一样的他们 不一样的寒假”
[打印本页]
作者:
君临天下
时间:
2012-2-17 10:20 PM
标题:
2月8日南方日报报道大学生梁学明等“一样的他们 不一样的寒假”
[attach]8828[/attach][attach]8829[/attach][attach]8830[/attach][attach]8827[/attach]
南方日报链接: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2-02/08/content_7054289.htm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寒假天气寒冷阴雨绵绵,窝在家里玩网游、看电视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选择,但是清远有一些学生却对这样的生活说不。
他们有的作为不辞辛苦的志愿者到闹市义卖,有的深入山区支教,有的在机器轰鸣的车间实习。这一个寒假他们哭过,笑过,辛苦过,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收获过。今天,我们记录他们的生活,只想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视野之外呈现另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志愿者花市义卖引得市长到场视察
梁学明是在江苏南通读大二的学生,今年的寒假,他没有舒舒服服地在家中网游,而是行走千里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花市义卖筹集善款,下乡探访贫困学生送温暖。这个寒假他给他人送温暖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一系列的成绩。
1月17日至22日,梁学明所在的君临志愿者组织了春节花市义卖活动,他们从支持单位那里弄来了粉葛、电影票等物品,梁学明和其他志愿者轮流值班负责当天的义卖活动。20日是梁学明值班的日子,上午小梁一大早就过来摊位摆摊,然而天公不作美,小梁他们几名志愿者到达义卖活动现场后,天就下起了雨,但是他们没有理会雨下得多大,开始整理摊位,把商品摆放整齐。
身穿红色马甲的他们站在摊位前非常醒目,不少市民非常乐意光顾他们,当天的人流量不小。开档不久后,他们就卖出了第一箱粉葛,之后佛冈特产的销量都不错,有几个大手笔的客人还一口气买了上百元货物。同时,捐款箱也筹集了不少善款。而让小梁他们感动的是,不少市民付了款却不拿东西,而是微微笑告别他们,原来他们只是前来捐赠。下午2点左右,志愿者苏绮莹、刘家杰、阮梓君、刘嘉颖带来了笔墨和红纸,即席挥毫,卖出了20副对联,收获颇丰。
而更令梁学明意外的是他们迎来一位非常访客。当天下午3点左右,清远市政府江凌市长一行前往迎春花市视察,原来他们被爱心义卖活动现场的活跃气氛所吸引。江凌等走到摊前亲切慰问了正在热情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们,不仅详细地询问了义卖活动的经营状况、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及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还耐心听取了志愿者的心声。江市长对他们的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们需要你们这些民间组织来带动起整个社会的风气。我很支持你们这次的活动。”江凌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梁学明等人受到莫大的鼓舞,成为他们寒假花市义卖最大收获之一。
“江市长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体贴的关心和谆谆的指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当时江凌市长接见的情景,小梁仍然非常兴奋。他说江市长的一席话十分“给力”,江市长对我们活动的肯定,成为了我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巨大动力,更坚定了我们志愿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花市义卖只是小梁参加诸多志愿活动的其中一个。寒假他还参加了系列活动,问及他为什么热衷公益活动,小梁非常认真告诉记者,“帮助别人的快乐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我喜欢帮助别人,同时在送温暖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更多。”
▶寒假工“一个店面就是一个社会”
小欣是清远市第一中学的高二的学生,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自己开一个糕点店,让很多人可以尝尝她亲手做的东西。今年的寒假她“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到清城区一家面包店做兼职销售。做服务员原来在小欣的眼里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轮到自己上阵的时候,小欣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以为只是帮顾客夹取面包这么简单,其实并不只是这样而已。首先早上需要告别被窝的勇气,5:30就得起床,6:30就得报到,而且光是卖面包也是有学问的,必须要通过三关的考验。
第一关是个人形象和卫生,时刻注意前厅的卫生和个人形象,随手清洁。例如:不准留长指甲,不准带饰品,必须穿统一的制服和鞋子,店里有不同的名条方便客人投诉。在工作时间必须戴头巾,不可以留刘海,给客人一个干净整洁的形象。每天开门以前都要进行简单的打扫,面包柜的玻璃不能留下指印,地上不可以有脚印,每个礼拜天要做一次大扫除,即使不怎么脏也要保持环境的整洁,餐盘和面包夹也要每天洗一次然后消毒,制服上不可以有污渍,每次做完饮料都要及时清理榨汁机等器具,完全保持良好的饮食环境。晚上要做最讨厌的擦地,每次擦完都一身汗,其实这个还挺辛苦的。诸多苛刻的规定让小欣开始非常不习惯,她什么也不知道,做事情也不尽如人意,毛手毛脚的,为此被店长说了多次,她还偷偷掉眼泪。
第二关是了解面包的价格和口味。面包店主要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销售,后台是制作。小欣被分到前台销售面包,偶尔也要帮忙卖西点、蛋糕和制作饮品。小欣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背下面包的名称、原料、口味,但是面包店大概有上百种的面包,销量好的也有几十种,刚开始的时候小欣很茫然,那些面包大部分都没吃过,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口味,在闲暇的时候她就翻阅面包名条,记下它们的名称口味,有些没有记载的面包只能向其他销售员请教了。开始工作的前两天小欣经常想不起来面包的口味,当客人们问的时候也只能尴尬地笑一笑,然后再询问他人给予作答。偶尔放错面包的名条,也是由姐姐们纠正过来。大概从第5天开始她发现自己对面包渐渐熟悉起来了,没再犯错误。久而久之,面包的制作原料口感也全部能掌握了。
礼仪与态度成为小欣要通过的第三关。虽然只是个面包店,但还是有很多规矩的。店长告诉小欣,服务员就是面包店的第一张脸,所以要求小欣她们要随时保持微笑。当客人们推门而入的时候,小欣要说:“您好,欢迎光临”。当客人离开时要说:“欢迎下次光临”,让客人们感受到轻松愉快的购物氛围。但是一些无理的客人让小欣感到非常无奈。
“平时常说顾客是上帝,可是真正的实践起来就会发现也是很困难的,”谈起打工的经历,小欣非常感慨地告诉记者,“有的客人会故意刁难你,会说别的面包店比你们的便宜或是口感好;有的客人会在你装完袋后要求退货或换货;有的客人甚至会用手去直接碰触面包,这都会给我们带来困扰。然而,我们只能笑一笑,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释我们的面包原料是进口的所以贵一些,微笑地给客人们换面包。”
“一个店面就是一个社会,接触应付不同的人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小欣精辟地总结她的寒假工作,“但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如果把这个小店面打理好,以后做什么事都可以大胆尝试了。”
▶小摊主“想早点工作帮父母”
在清城区新城三角朝里的菜市场,一名扎着马尾的看摊少女显得些许异样。小樱,14岁,在田家炳中学念书,8年前跟着父母从阳山老家来到城区。
“每天流水有七八百元,能挣一二百元就不错。”小樱妈妈说,每天天不亮就去上菜,晚上7点多才能回家。往年寒假小樱都在老家帮忙,今年她主动提出来留在城区帮父母卖菜。小思卖菜不比爸妈差,一大袋豆芽在她的手里没一小时就卖光了,“卖菜不太累,与上学比还轻松点。”小樱熟练地操作着电子秤,给路过顾客称着菜。尽管年龄小,摊子上十几种蔬菜的价格小樱都熟记于心,而且从未找错钱。不看摊时,她在家做饭、洗衣服,是父母眼里懂事的好帮手。
对于小樱来说,没有顾客很无聊,唯一的“玩耍”就是守在菜摊前,看人来人往,有时候她会掏出爸爸给她的手机玩着“愤怒的小鸟”之类的游戏,而更多的时候她会从钱箱子里摸出几个一元硬币,在摊子前独自玩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在一旁的爸爸爱怜地看着女儿说。
从寒假到大年三十,小樱一直帮着照看菜摊,很少离开。生意不好做,她没有收到大人的压岁钱。看着同龄人在家玩游戏,四处拜年玩耍,小樱有一点羡慕,但很快回到现实,只是心中的梦想越发清晰。
“长大了,自己的梦想是当主持人和律师,拥有一辆汽车。”这个卖菜的小姑娘,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小樱说,对于未来,小樱只希望能早点出来找工作,挣钱帮父母。听到小樱的梦想,妈妈没有说话。“我希望她以后能上个技校,踏实学门手艺,养活自己。”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寒假
■记者手记
苏欣欣的寒假生活不是一个个案,而是时下很多同龄孩子的缩影。生活在物质充裕时代的子女,特别是城镇里的独生子女。没有“玩伴”,父母希望孩子玩那些所谓开发智商的游戏,加之城市居住环境封闭,家长怕孩子在外玩耍不安全,减少了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机会。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和童年情结,无论他将来走到何处,或者过上多少年,他都无法将故乡的印象从记忆中抹去,无法忘记童年的生活场景。
童年的玩伴、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无知与天真都是成长的财富;但是今天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却单调苍白。甚至有调查显示,看电视、上网和睡觉占据了孩子假期的主要时间。在新时代,到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寒假?
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能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外,还要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假期里,家长应该有意识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不是课本,而是课外书,从中积累文化、增长见识。还可以选择学一门技能,书法、围棋、舞蹈、音乐无论什么都行,这里不需要他们一定要很精通,但可以此培养综合素质。学什么特长也不能盲目,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爱好,否则身在曹营心在汉,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另外,还要让他们融入同龄人的世界,跟同龄人玩耍才能彻底放松身心、找到成长的乐趣。
■普相
只有电脑 家不如校
——一个孩子的非典型寒假生活侧记
只有过年几天亲戚朋友聚会、满心期待假期的苏欣欣只有那几天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伙伴们一起玩,其他时间都是跟大人们在一起,没有什么节目,常感叹寒假太无聊。
当下,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加上居住地多是独门独户的楼房,孩子缺乏年龄相当的玩伴,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虽有父母或者祖辈陪同,但仍然感觉无聊。假期里更是普遍与电子游戏、网络、电视为伴。那么,孩子们在寒假里那么长的时间是如何渡过的?今天,我们真实记录了一个一年级小女孩的寒假生活。
逛花街后只剩下无聊
这是清城石角镇上的小女孩苏欣欣读小学的第一个寒假。放假前也和其他同学们一样,对即接下来的悠长假期非常期待。过年、穿新衣裳、逛花街、看烟花、拿压岁钱等都是寒假的重头戏。
但是从年初四开始,她便觉得寒假漫长而无聊。每天除了看电视剧的“喜羊羊”就是上网玩游戏——种花、偷菜、钓鱼;还有看动漫剧“蜡笔小新”。她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就能耗上一整天。忙于工作的爸爸妈妈,也很爽快地满足了她乖乖呆在家里玩电脑的请求。
刚开始的那两三天,她在家里玩电脑的时间每天超过10小时,几乎是除了吃饭都在电脑面前,看“蜡笔小新”,玩游戏。但是在连续两三天不出门后,她又坐不住了。面对女儿每天喊无聊,苏妈妈也很无奈。
还有十几天才开学,苏欣欣就盼望着假期快点结束了。“回到学校还有很多同学玩,在家里没有同伴,不看电视、不玩网络或手机游戏,就只能睡觉或发呆,很无聊。”
同龄人少生活空间小 家不如校
对于小小年纪便整天喊无聊的苏欣欣,外婆常很惊讶。外婆常对她说,你妈妈和舅舅像你这么小的时候才不知道什么叫无聊。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抓鱼虾、打水仗、帮家里干活等忙不过来,整天和村里的小孩疯玩到不愿意回家。常常到了晚上也找不到人影。
可是,苏欣欣没有住在乡下,她住在镇上。在她居住的周围,没有什么同龄人,也不愿意与只喜欢玩泥沙和玩具车的弟弟玩;而且楼下就是马路,没有好玩的场所。
除了每天吵着要妈妈带她逛街或看电影或找地方玩外,苏欣欣还要求妈妈带她去找市区的宁姐姐玩。宁姐姐是妈妈朋友的女儿,比苏欣欣大一岁,她们是好朋友。
经不起女儿的吵闹,春节期间,苏妈妈也带女儿去市区找以前的旧同事、老朋友串门,一来老朋友聚一下,关键还是满足女儿的要求。有伙伴就有节目了,每次都玩到不愿意回家。因为对于苏欣欣来说,一旦回到家,又重复了无聊状态。南方日报记者 黄剑琴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周东辉(除署名外)
作者:
君临天下
时间:
2012-2-17 10:23 PM
学明这个假期成了名人喽
欢迎光临 君临志愿者 (http://bbs.qyjunli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